色素痣 | “身上的小黑点”,是否恶变
色素痣是人类皮肤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,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——平均每人要长10到40颗。核心观点很明确:99%的色素痣都“安分守己”,不会恶变,但一定要警惕它的“危险信号”。
我们身上的色素痣,就像皮肤里藏着的“小墨点”,原本均匀分布的黑色素细胞,要是在某个地方“凑成了团”,就变成了痣。比如小朋友脸上的“小黑点”,大多是交界痣,平平展展贴在皮肤上,颜色深得像化不开的浓墨,摸上去和周围皮肤一样光滑。成年人脖子上的“小肉疙瘩”,则可能是皮内痣,颜色浅得像融化的棕糖,表面还翘着几根细毛,摸起来软软的,像埋在皮肤里的小棉花球。这些痣通常都“很听话”,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有变化,也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。
恶变信号:痣的“调皮举动”要警惕!比如:
1.本来圆滚滚对称的痣,突然变成了“歪瓜裂枣”——左边圆、右边尖,形状再也不规整了——这就是“不对称”(A)。
2.本来边缘滑溜溜的痣,突然冒出了“锯齿边”,像被钝刀划了一道似的——这是“边界不规则”(B)。
3.本来清一色全黑的痣,里面突然混进了红点点、白块块,像没搅开的调色盘——这是“颜色不均”(C)。
4.本来像小米粒那么小的痣,突然“长大”成了黄豆粒,直径超过6mm——这是“直径增大”(D)。
5.本来没任何感觉的痣,突然变得痒得难受,或者破了皮、流黄水——这是“演变”(E)。

色素痣自我鉴定:在家就能做的“痣检查”
步骤1:
选对时间和工具——找个光线充足的地方(比如浴室镜子前),用手机拍张清晰的照片,每月都拍一张用来对比。
步骤2:用ABCDE法则逐一判断(举个例子):
拿镜子照足底的痣:先看是不是左右对称?再摸边缘有没有毛糙?颜色是不是全黑?直径有没有超过黄豆大小?最近这阵子有没有变大?
摸脖子上的痣:有没有突然变硬?有没有破过皮、流黄水?有没有痒得总想去抓?
步骤3:重点关注“高危部位”:
手掌、足底、指甲下、生殖器、腋窝这些“容易被摩擦的地方”,得格外留意。



检查频率:每月1次(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更要坚持)。
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条,都得赶紧去皮肤科!不是说一定会恶变,但早检查才能早安心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