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都科普小课堂——黄褐斑常用中药系列第五讲:柴胡
柴胡
别名:北柴胡、南柴胡、地熏、山菜、菇草、柴草
性味归经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
功效: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柴胡,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。具有解表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的功效。主治表证发热,少阳证,肝郁气滞,气虚下陷,脏器脱垂,退热截疟。春天采较好,在雨后土地湿润时,用特制工具挖掘。柴胡按产地及药物性状不同分为南柴胡和北柴胡,按品种分为竹叶柴胡和春柴胡两种,其中春柴胡又名“芽胡”,特指春季采收的全株幼嫩柴胡,所以春柴胡是柴胡植物的一种类别。
注意事项:柴胡其性升散,古人有“柴胡劫肝阴”之说,阴虚阳亢,肝风内动,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。



·肝郁脾虚型:表现为斑色淡褐、伴胸胁胀痛、纳差、乏力,常用逍遥散(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等),疏肝同时健脾养血,促进气血生化。
·肝郁血瘀型:斑色较深、边界清晰,伴经行不畅、痛经,可在柴胡疏肝散(柴胡、陈皮、川芎、香附等)基础上加桃仁、红花、丹参等活血化瘀药,增强通络祛斑之力。
·肝肾不足兼肝郁型:斑色暗褐、伴腰膝酸软、头晕,可加熟地、山茱萸、女贞子等补肝肾药,兼顾肝郁与虚损。
黄褐斑属“黧黑斑”范畴,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情志不舒、肝气郁结有关。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,血行瘀滞,面部肌肤失于气血濡养,加之瘀浊停滞,遂成斑片。柴胡味辛、苦,性微寒,归肝、胆经,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,可疏解肝经郁滞,恢复气机正常运行,从而改善气血瘀滞状态,为治疗肝郁型黄褐斑的关键药物之一。
注意事项:
1.柴胡治疗黄褐斑需辨证论治,并非所有类型黄褐斑均适用(如肝肾阴虚、脾虚湿盛型需调整配伍);
2.需结合情绪调节(避免焦虑、抑郁)、防晒(减少紫外线刺激)、饮食调理(忌辛辣油腻)等综合措施,方能提高疗效;
3.单味柴胡药力较弱,需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增强疗效,不建议单独使用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