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都科普小课堂——亮肤常用中药系列第二讲:熟地黄
熟地黄
别名:熟地
性味归经:甘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
功效: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熟地黄,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,经加工蒸晒而成。具有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的功效。主治血虚萎黄,月经不调,崩漏下血,肾阴不足,腰膝酸软,盗汗遗精,精血两亏,头晕目眩,须发早白等。
注意事项:1.熟地黄性温,故外感温热、火热内炽等实热证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;糖尿病患者忌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;鼻咽癌、甲状腺癌、乳腺癌患者忌用。2.熟地黄腻滞碍胃,故气机郁滞痰多,脾虚腹胀,食少便溏者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,心绞痛患者慎用;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忌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。3.熟地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,故使用胰岛素或低血糖患者,不宜大量长期服用。4.补血滋阴宜与健脾药同用,止血炭用。5.熟地黄质地滋腻,内服有泥膈碍胃之弊,故宜与陈皮、砂仁等同用,以健胃行滞,促进消化吸收,增强药力。6.砂仁拌熟地黄,可减少滋腻之性。7.忌用铜、铁器煎药。



熟地黄味甘性温,归肝、肾经,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血滋阴、益精填髓之功效,作为补血要药,可改善因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、无华,从而发挥提亮肤色的作用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,熟地黄常与当归、白芍等药物配伍(例如四物汤)治疗血虚证,或与山药、山茱萸等配伍(如六味地黄丸)治疗肾阴虚证,以发挥其补气血、调肤色的功效。
中医强调“气血为颜面之根本”,熟地黄通过补益肝肾、填补精血,促进气血循行至面部,濡养肌肤,故能改善血虚或阴虚所致的面色萎黄、晦暗。《景岳全书》记载:“味厚气薄,阴中有阳,能补五脏之真阴”,其补血功效并非峻猛之补,而是通过缓调气血,使营血逐渐充盈,面部自然获得滋养。
熟地黄中的地黄多糖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,增加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,从根源上纠正血虚状态;其含有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(如梓醇)能抑制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,减少黑色素沉积,辅助淡化面部斑点与暗沉。
女性因经期失血过多或情志不畅导致气血瘀滞,表现为面色无华。采用熟地黄配伍桃仁、红花等活血药物(如桃红四物汤),既能补血又能行血,服用数周后,面色逐渐红润,瘀斑亦有所减轻。对于阴虚火旺者,以熟地黄配伍麦冬、石斛等滋阴药物(如六味地黄丸加麦冬),不仅能缓解口干、失眠等症状,还能改善因阴虚火扰所致的面部潮红及斑疹。
熟地黄常用于食疗调理,例如将熟地黄与桂圆、莲子熬粥,或与乌鸡、黄芪炖汤,长期食用可缓慢补充气血,使肤色保持红润透亮,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、需长期调理的个体。
熟地黄性温滋腻,脾胃虚弱者需配伍山药、陈皮等健脾理气之品,以免滋腻碍脾,影响吸收。然而,其补气血、调肤色的功效,使其在中医美容方剂中成为常用药材,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(如将熟地黄研磨成粉调敷面膜),均能发挥滋养肌肤的作用。




